查看原文
其他

他是文天祥的后人,皇帝宠妃的老师,乘船南下因风浪停留温州,登上江心屿追忆先祖

孤屿志 2023-08-30

南宋德祐二年(1276)四月,民族英雄文天祥渡江来到江心寺,写下千古名句“乘潮一到中川寺,暗度中兴第二碑”。

600多年以后,一位同样来自江西的文姓诗人踏上江心屿追忆先祖,他是文天祥的后人文廷式。

文廷式(1856-1904),字道希,号芸阁(云阁),江西萍乡人。文廷式与文天祥皆处在乱世中,都是在乱世中为家国奉献一生的豪杰。

文廷式

他是光绪皇帝倚重的忠臣,与瑞安的黄绍箕等列名清流。他反对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大胆弹劾李鸿章,组织“强学会”,推动“公车上书”。就才华而言,他是光绪帝宠妃珍妃的老师,是一位颇有声望的诗人、词家与学者,有誉“有清元儒,东海先觉”。


因笔误丢了状元

文廷式是光绪十六年(1890)殿试第一甲第二名,为榜眼。在他中进士之前,曾担任过珍妃和瑾妃的家庭教师。

左:瑾妃,右:珍妃

文廷式在26岁以前,一直随父居粤,客居在广州将军长善幕府,与其子志锐、侄志钧兄弟为挚友。他光绪八年(1882)中举人后,到京城都是住在志锐和志钧家中,还做了长善两位侄女的家庭教师,这两位侄女就是后来成为光绪帝嫔妃的珍妃和瑾妃。光绪十五年(1889),光绪皇帝大婚,两女被选为嫔侍,后进为妃。珍妃长相出众,深得光绪皇帝的恩宠。

文廷式画像

文廷式在当时“文誉噪京师,名公卿争欲与之纳交”,被称作“四大公车”之一,其余三人为王懿荣、张謇、曾之撰。加上珍妃的枕边风,光绪很难不注意到这位来自江西的大才子,有意提拔他。

第二年,文廷式考中贡士,考官以排序第一名将文廷式考卷呈送御览。可惜的是,他的试卷中有一个低级错误,把“闾阎”写成了“闾面”。“闾阎”出自王勃《滕王阁序》中的“闾阎扑地,钟鸣鼎食之家”。光绪有意让文廷式中状元,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懂得光绪的心思,竭力为文廷式开脱,声称古人有“闾面”对“檐牙”的用法。

《文道希先生遺诗》

但有错字是事实,若是选他为状元,难免会引来朝臣和文人的不满,最终光绪皇帝只让他中了榜眼。即便是这样,也没有堵住悠悠众口,翁同龢的日记中这样写道:“外间以文廷式得鼎甲,颇有物论。”

光绪二十年(1894)詹翰大考,光绪亲擢文廷式一等第一名,升授翰林院侍读学士,兼日讲起居注官。当时的朝廷分为以光绪皇帝为首的“帝党”,和以慈禧太后为主的“后党”。文廷式支持变法,是帝党的重要成员,与黄绍箕、沈曾植、张謇等人被称为“后清流”。


被罢官后实业救国

光绪二十年(1894),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慈禧太后主张退让求和。文廷式主战反和,反对李鸿章签订割地赔款的条约,认为“辱国病民,莫此为甚”,“何以见列祖列宗于地下”,引起慈禧盛怒。

慈禧厌恶文廷式不是一天两天了,她挪用编练海军的军费修建颐和园,供六十寿辰庆典享乐之用时,文廷式就上奏光绪:“请皇上停办点景,移作军费。”加上光绪的皇后是她的亲侄女,光绪专宠珍妃,把皇后撂在一边,让慈禧很是不快,她把这份怨恨也算在了文廷式头上。

文廷式撰《纯常子枝语》四十卷,民国三十二年序刻蓝印本,卷首

文廷式撰《闻尘偶记》一卷,民国邓之诚抄本 邓之诚批校

当时,康有为等发起了“公车上书”,要求拒约、抗战、迁都,文廷式支持康有为的变法主张。这年秋天,文廷式积极参与筹设强学会,和维新派相结合“欲开风气,挽世变”,结果后党的御史杨崇伊参劾强学会,强学会在冬天就被封禁了。光绪二十二年(1896)二月十七日,御史杨崇伊又参劾文廷式“遇事生风,常于松筠庵广集同类,互相标榜,议论时政,联名执奏”。慈禧逼着光绪将文廷式“革职永不叙用,并驱逐回籍,不准在京逗留”。

文廷式在革职前,曾上奏《请各省开矿片稿》,力陈“开矿之事,上裨国用,下益民生”。他南归故里后,走上实业救国之路,以实际的举措践行其《请各省开矿片稿》。他在萍乡开办“广泰福”商号,以供汉阳铁厂之需。他兼任矿主,组成采煤、炼焦、运输一条龙经营,月供煤二千吨,成为江南有数的工商综合性大实业。

除了兴办实业以外,文廷式力主新学,提倡将书院、祠庙改设学堂,使萍乡的高等小学分布在全县各地,萍乡的“中学生之多,几为各省、县之冠”,“赴东西洋留学者时有所闻”。

光绪二十四年(1898)四月,光绪皇帝宣布维新变法。八月,慈禧太后发动“戊戌政变”,使得百日维新夭折。慈禧从案卷中发现有文廷式的来往信函与奏疏,下令缉拿文廷式,文廷式得到友人援助,由香港逃亡日本,几经辗转后隐居上海。

光绪二十八年(1904)8月,文廷式终因壮志难酬,抑郁苦闷,在家中与世长辞,年仅49岁。


曾到江心屿拜谒先祖

光绪十二年(1886),文廷式应礼部试不第,四月底出京,从天津登船,由海道南下,途经温州时登上江心屿拜谒文天祥祠。


文廷式在《南旋日记》中记叙了这次游程。行船途中大风忽起,船只颠簸不安,于是在五月中旬绕道至温州,停泊瓯江待航时顺便入城游玩。“此邦山水雄秀,足壮南服”,这是文廷式对温州的印象。

五月十六日,文廷式与“与莘伯、赖云芝同登岸,入自北门”。由于那天下雨,道路泥泞,走路十分费力。好在第二天运气不错,天气晴,适合出游。于是在“辰刻,偕伯莘命小舟游江心孤屿”。


文廷式在日记中详细描写了137年前江心屿的样貌:“东为龙翔寺,西为兴庆寺,宋高宗驻驿之所,中为江心寺。皆未能深入。江心寺之西稍偏为先信国公祠,有塑像,又刻石像,有阮文达、谢蕴山、秦小岘、杨炳诗刻,有明吴自新诗刻……祠之东为浩然楼故址,今为英国领事所居矣。又有卓忠贞祠,故明兵部侍郎也。又有陆公祠,不能入。屿之尽处为谢公亭,亭甚小,石刻谢康乐像,云本之宋刻,未知类否?”

文廷式认为自己是文天祥的后代,称文天祥为“先信国公”,日记中有《登江心屿谒先信国祠》诗一首。由于当时轮船停靠时间短,他与友人匆匆离去,没有时间留下诗作,这首诗应该是他离开江心屿之后的回忆之作。

登江心屿谒先信国祠
文廷式
孤屿悬中流,光灵肃遗庙。
维舟申严谒,往迹恻追吊。
炎宋昔将烬,义烈奋才效。
间关奉孱主,奔窜穷海峤。
终类青城悲,莫赴黄幡召。
柴市血犹碧,西台哭谁告?
凄风历朝市,遥怀激忠孝。
先臣殉程乡,旧俗还祠祷。
同揆耿在昔,谅节轸重绍。
时危砥柱折,天定溟渤沼。
苹蘩荐芳馨,矢忱向神诰。

首四句写谒祠心情,以“肃”“严”“恻”等字点染出庄重、虔诚、悲凉的氛围,之后回顾文天祥的抗元事迹。“凄风历朝市,遥怀激忠孝”,诗人转入家史的续写,文廷式的祖父文晟在嘉应州赴难死节,被视为文天祥的继承者,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
此时的文廷式还未入仕,他或许已经意识到,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艰难的时代,他需要从先祖的身上汲取力量。


编辑 | 连佳佳 刘曦
校对 | 郑凌
审核 | 林婷婷
参考资料:
《江西萍乡浩气长存的文廷式》
《近代名人文库精萃.文廷式、苏曼殊》文廷式 苏曼殊著
《清风有骨——一代名臣文廷式》肖麦青
《文廷式与江心屿》俞天舒
《江心屿诗词选》陈瑞赞 金丹霞 洪之渊
《诗画江心》陈瑞赞



识别二维码,关注“孤屿志”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